离婚案立案后怎么调解



离婚案立案后怎么调解
离婚案立案后怎么调解
在离婚案立案后,法庭通常会鼓励当事人通过调解来解决争议。调解是指通过双方自愿、平等、公正的协商,由调解员协助达成离婚协议的一种方式。下面从专业律师和当事人两个角度对离婚案立案后的调解进行分析解答。
1. 调解的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八条,人民法院在受理离婚案件后,如果当事人表示愿意进行调解,应当组织调解。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六条也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时应当鼓励当事人通过调解方式解决争议。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调解作为一种法定程序应当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实践。
2. 调解的程序
离婚案立案后调解的程序如下:
– (1) 受理签约:在法庭受理离婚案后,当事人可以申请进行调解,法庭会指派一名专业的调解员负责调解工作。
– (2) 调解准备:调解员会与当事人进行接触,了解各方的意愿和诉求,了解双方的财产状况、子女抚养等情况,并收集相关证据资料。
– (3) 调解会议:调解员会组织双方到法庭进行调解会议。在会议上,双方可以就财产分割、子女抚养、赡养费等问题进行协商。调解员会对双方提出的方案进行评估,并提供中立的意见。
– (4) 协议达成:如果双方能够达成协议,法庭会制作调解协议书,双方签字确认,并在法庭进行补充审查。
– (5) 法院审查:法庭会审查调解协议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并进行确认或者撤销。
– (6) 记录生效:如果调解协议生效,法庭会制作调解书,并发给双方,双方需要按照调解书的内容执行。
作为当事人:作为离婚案的当事人,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参与和协助调解:
– (1) 积极配合:当调解员与你接触时,要积极提供相关材料和信息,如财产证明、子女抚养证明等,以便调解员更好地了解案件情况。
– (2) 保持冷静:在调解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各种情绪和争议,需保持冷静,理性对待,以便更好地进行协商和达成一致。
– (3) 独立法律顾问:在调解过程中,你可以选择咨询一位独立的法律顾问,该顾问会为你提供法律意见和帮助,以保护你的权益。
– (4) 合理折衷:在协商解决争议时,需考虑各种因素,如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要能够做出合理折衷,以达成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协议。
问题:1. 调解过程中,如果双方无法达成协议怎么办?
在调解过程中,如果双方无法达成协议,调解员会根据情况可能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例如继续调解、请求法庭作出裁决等。如果调解仍然无法解决争议,当事人可以选择放弃调解,继续进行诉讼程序,由法院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裁决。
2. 调解协议达成后可以变更吗?
调解协议达成后,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能进行变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九条,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变更调解协议。但需要注意的是,变更调解协议的条件相对较为严格,一般需要证明当初达成协议时存在重大误解、不公平等情况。
3. 调解协议生效后,如何执行?
调解协议生效后,双方应按照协议的内容进行执行。如果一方违反了协议,另一方可以申请强制执行,由法院进行强制执行。在执行过程中,法院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以确保协议得到有效执行,如查封财产、扣押工资等措施。
总而言之,离婚案立案后的调解是一种法定程序,旨在通过双方协商解决争议。当事人应积极配合调解员的工作,并在调解过程中保持冷静和理性,以期达成一致。调解协议一旦达成并经法院审查确认后,具有法律效力。如有需要,当事人可寻求法律顾问的帮助,确保自身权益得到最大的保障。